系統整合相關概念

使用最新的系統整合技術,建立各種服務平台的介接方式,以符合最前衛的MVC設計理念。

Delphi

自從1993年Borland開發出Delphi起,整個設程式設計的思維,便掀起了以元件為導向(Component Driven)的設計方式。再到1995年出版Delphi 2 符合Windows 95 32位元的版本後,便取得了VB Killer的封號。
從當時Delphi的觀念來看,把Windows SDK中所提供的功能經由OBJECT PASCAL包裝後,可以把一整串相互有關聯的指令,以化零為整的方式,產生出一個個常用的元件,分為視覺化元件(VCL)與非視覺化元件(NONE-VCL)。 再用元件(COMPONENT)的概念再定義所謂的屬性(Property)、事件(Event)與指令(Method)的操控方式。更在Delphi的開發環境中定義了Design Time及Run Time後, 開發了屬性編輯器(Property Editor),進而成為整合式的開發環境(IDE)。

在Delphi的環境裡,開發元件不是件困難的事!只要你有想法,經過一定的程序,便很容易開發出來。 紫雲居開發團隊裡,所撰寫出的元件,大大小小不下數十種應用元件,比較完整的一組應用元件是跨平台的資料庫應用元件。 通常元件的開發,大部份都是有其背景因素,不論是人懶、好奇或者是取得一致性,總是會有個故事在背後。

早期在使用Delphi開發3-Tier的環境時,常因為 MIDAS 伺服器(AP Server)的OS不穩定,或撰寫程式時忘記釋放記憶體,以致於需要重開機釋放記憶體,讓伺服器能正常運作。 筆者在外工作時常因伺服器的當機及防火牆的安全機制下,無法到現場處理事務,便將 MIDAS 的腦筋動到JAVA的Web伺服器Tomcat上。 如果MIDAS的資料傳遞上能透過Web Service,那麼,它就能穿過防火牆,並且若是當機時,還可以在網路上直接重新起動Tomcat。就是這個想法,便著手設計這樣一種情境及機制。

Delphi好用的地方,是那些已然成為資料庫固定使用的元件組,那些可以在畫面上直接操控的VCL元件。 但是要使用這些元件的先決條件必需要有TDataSource(資料源),而TDataSource必需源自於TDataSet(資料集);所以必需先從TDataSet下手。
用過Delphi的人都知道,TDataSet的產生是來自於TTable或TQuery,但這兩個元件都是屬於ON-LINE(連線)的機制,這些都必需靠TDatabase連接後才能產生出來。這代表TQuery及TTable都不能夠使用。 也就是它必需使用OFF-LINE(離線)的TDataSet。此時唯一不用連結資料庫便能活化TDataSet的元件,TClientDataSet便浮出台面。只有它可以直接使用XML的方式來傳遞資料。
如此只要解決MIDAS的XML來源,一切都可以迎刃而解。